感謝A-Sze同意轉載使用!
此文出自部落格--
台北到德里的距離--印度筆記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(印度這麼大,不可能一網打盡。但總有幾件事,是比較有特色的。若有其他意見或看法,也歡迎留言補充。)
品嚐咖哩料理
印度菜幾乎就是咖哩料理的代名詞,不論是肉類、蔬菜通通可以和咖哩一起煮,無菜不能混入咖哩。
當初哥倫布就是為了找尋運送印度香料的新航線,才誤跑到美洲大陸,還把當地的原住民也誤稱為Indians。可見印度香料之重要性。而所謂的咖哩,基本上就是許多特定香料混合作為烹煮調味料。
牛津字典對咖哩(curry)的定義也很有意思,是「使用印度式重口味香料醬汁所烹煮的肉類或蔬菜等菜餚」(a dish of meat, vegetables, etc., cooked in an Indian-style sauce of strong spices)。最特別的是,它使用了「重口味」(strong)這個形容詞。換言之,口味太溫和的咖哩還不算是真正的印度咖哩呢。
但印度咖哩偏辛辣,加上印度菜肴多重油,因此國人通常不太習慣每餐都佐以印度咖哩。偶一為之,則還可以。
日劇「美食偵探」曾有一集節目提到咖哩。劇中人物討論到世界上到底有多少種咖哩。後來主角給了一個答案,「世界上有多少個家庭,就有多少種咖哩」。這是因為每家媽媽各有習慣/家傳的香料比例,呈現的風味也就不同。但印度商店也可以買到調好比例的小包裝咖哩粉,很適合遊客選購。
啜飲印度奶茶
傳統的印度奶茶是由牛奶煮沸後,加上茶葉和香料而成的。印度街上就可以輕易地看到奶茶小販,只要幾塊盧比,就可以享受到「平民版」的溫醇濃香的印度奶茶。而且印度的奶茶甚甜,對許多中下階層的人而言,正餐之外的奶茶也算是一個能量補給來源。
妹尾河童在「窺看印度」中,曾描述在路邊奶茶攤用小陶杯喝茶,喝過後便當場摔碎回收再製的情景。但這種風情在印度大城市中,已不多見。代替的是小塑膠杯,很像醫院中提供給病當場吃藥用的那種小塑膠杯。當然沒有用陶杯來得有味道。
如果自己想要在家中享受印度奶茶,最簡單的方式便是到一般商店中買已攙好比例香料的香料茶(如Masala Tea)。如果嫌不夠高檔,那也可以去五星飯店或茶葉專賣店選購好點的茶葉。
大吉嶺、阿薩姆及錫蘭並稱南亞三大茗茶。前兩者都在印度。其中,印度人自認為大吉嶺最為傑出。而印度的頂級茶葉的價位不輸台灣茶。其中有一種白毫茶葉,外觀頗似白毫烏龍(東方美人),但茶色較濃厚。不喜歡喝奶茶的人,可以試試不必加牛奶的大吉嶺茶。
觀賞寶萊塢歌舞
印度電影工業的年產量超過好萊塢,華麗佈景、俊男美女演員、曼妙歌舞是主要特色。看電影應該算是印度人最喜歡的娛樂活動。有些印度戲院的收費方式跟劇院一樣,依座位不同而收費不同。
通常只要是大牌演員參與演出的電影,大致上都有一定的水準。不過,印度電影跟西方一樣,沒有字幕可以參考。所以,對外國遊客而言,也可以選購DVD方式來解決聽不懂印度文的問題。如果不想花錢,或者受不了印度電影的冗長(印度電影放映也比照劇院方式,有中場休息時間),那打開電視中的MTV台也可以看到免費精采的寶萊塢歌舞片段。
印度社會還是相當保守的社會,所以還沒有所謂的限制級電影,三點全不准裸露。結果反而催生了一種異像,就是演員即盡所能的展現身體曲線。女主角若不是穿著比基尼,導演也會安排淋雨、戲水等場景,讓觀眾享受一些清涼畫面。頗有早期台灣廉價音樂錄影帶的拍攝風格。
坐電動三輪車
印度的計程車並不普遍,通常需要打電話到定點叫車。但滿街的電動三輪車,就相當便利。除了速度較慢、「自然式空調」等缺點外,最主要的問題是需要事先講價。事實上,電動三輪車也有哩程表,不過一般都只是當作裝飾用。
最近剛好重看羅馬假期,劇中奧黛莉赫本坐在偉士牌機車遊羅馬的畫面依舊賞心悅目。坐Auto(印度人對電動三輪車的簡稱)遊德里,當然不可能與之同比。但若是包下一輛電動三輪車,悠閒地走覽幾個景點,應該比坐在冷氣遊覽車內更能領略印度的在地特色。
遊泰姬馬哈陵
這個應該不必多解釋了吧。
造訪恆河
恆河流經北印好幾個城市和省份,在印度人心中享有不可取代的神聖地位。在沿河的幾個城市中,最有名的景點就是瓦拉納西了。但我對瓦納拉西的印象不甚佳,僅拜訪過一次,髒臭不堪是揮之不去的殘念。有意一遊者,可以參考「印度謎城」一書,有深度的詳盡介紹。
另外,則有同事則建議到恆河上游的Rishikesh,河水較為清澈,不似下游之黃濁,令外人怯步。這位同事也送了我一瓶恆河沙。佛陀當年便曾以恆河沙做為講經說法中之比喻,對佛教徒朋友而言,算是很特別的禮物。
穿紗麗
印度的眾多傳統服裝中,最美麗的就是婦女所穿的紗麗。不論胖瘦高矮,只要搭配上適合的紗麗,就可輕易地吸引眾人目光。紗麗最特別之處在於其穿法,一條長布裹一裹變成風情萬種的服裝。不需要釦子或拉鍊,也蠻有環保概念的。基本上,在印度傳統市場便可選購便宜又亮麗的紗麗。
看板球
板球是印度的國球。外人其實不太容易搞懂,這個有點類似棒球的東西,到底有何吸引力。光是要弄清楚規則,就讓很多人打退堂鼓了。加上板球的進行節奏緩慢,一場比賽可以打個幾天,現代人很難有這種時間和精力。
不過,反正外行看熱鬧,既然來到印度,還是建議感染一下印度的板球瘋。若要有臨場感,可以選擇觀看印度超級聯賽(IPL),說不定還可以跟坐在隔壁的印度超級影星擊掌吶喊。要不就漫步鄰近的公園空地,看看鄰家小朋友午後的業餘演出。
品嚐芒果
芒果是印度人自豪的果王。在眾多品種中,以阿芳索(Alphonso)的名氣最大。鵝黃色的外觀,加上特有的果香。我往往喜歡多買幾個,擺在室內,享受其甜郁果香。美食作家蔡珠兒在「紅燜廚娘」書中第一篇便講到芒果,也特別提到阿芳索令其驚艷。
但芒果有其生產季節,主要是六七月間。如果不是在產季中來訪,就只能喝喝芒果汁或芒果冰淇淋解饞了。
聽印度英文
訪印最後一件不可錯過之事,就是找個懂英文的印度人哈啦一下。領略一下何謂印度式英文。如果還不過癮,也可以打開電視中的新聞頻道。看看究竟能聽懂多少。
事實上,印度人是很善談的民族。印度籍的諾貝爾經濟獎得主Amartya Sen就寫了一本「好辯的印度人」(Argumentative Indian)。他開卷便寫到:「長篇大論對我們印度人而言並非難事,我們總是能侃侃而談。」 加上印度人熱心助人的個性,若能在旅程遇到一個不過份吹噓的印度人,反而可以透過問答,幫我們揭去印度的面紗。
不過,許多印度人即使遇到不懂的事,也不會說不懂,「大話印度」的現象到處可見。最常見的狀況是問路。我們常開玩笑說,如果跟三個印度人問路,你可能會得到四個方向。初來印度者,要先有心理準備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